现在是: |
|
抓牢四个“精” 实现“优质制造”水平螺旋上升 发布日期:2020/9/14 11:01:11 已经浏览 1105 次 人民日报
日前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中央宣传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联合开展全国“质量月”(9月)活动,旨在不断激发质量创新动力,释放质量提升活力,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质量强国建设事业,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。 当前,我国产品、工程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,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为确保“六稳”“六保”任务有效落实,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,质量工作意义凸显。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在近日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,制造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。中国产品迈向“优质制造”,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四个“精”为核心,即需求的精准感知、系统的精益优化、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要素的精细管理,才能实现“优质制造”水平的螺旋上升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(受访者供图) 以下为专访全文: 人民网产经:“优质制造”的内涵是指什么?“优质制造”应具备哪些条件? 林忠钦:“优质制造”是将中国产品从“良”提升至“优”的制造模式。所谓“优质制造”,就是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核心基础,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,以优质资源要素为保障,综合应用大数据、智能制造、工艺优化等共性关键技术,考虑“互联网+”、共享经济、服务制造等新模式、新业态的影响,精准把握客户需求,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。 “优质制造”的核心在四个“精”,即需求的精准感知、系统的精益优化、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要素的精细管理。 “优质制造”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。第一是产品竞争力,“优质制造”好不好,关键在于质量效益好不好,在于有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。第二是品牌影响力,品牌依托于产品的质量,质量是品牌的保障,好的品牌影响力,往往意味着高的品牌溢价能力。第三是可持续的创新能力,评价“优质制造”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发展能力,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代表了“优质制造”的发展潜力。第四是卓越的产品和服务,所有制造全过程的优质,最终要体现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评价标准是卓越的质量特性。 人民网产经:中国企业迈进“优质制造”还存在哪些短板? 林忠钦:我国制造经过多年发展,质量成效显著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在国家质量强国的战略下,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稳步提升,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高,高铁、航天、通讯等部分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,推动着国家和社会发展。 但也要看到,我国企业迈向“优质制造”,还存在一些短板,主要表现在:一是质量效益不高的短板。在2020年财富500强中,中国共有48家制造企业上榜,超过了美国的33家,营业收入是美国企业的127%,但利润总额仅为美国的30%。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不足美国的1/5。二是制造品牌影响力不大的短板。我国制造业入选财富500强的数量远远高于入选品牌500强的数量,说明品牌发展滞后于规模发展。三是质量基础不实的短板。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比例偏低,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规则制定权几乎由西方国家掌控。高端检测仪器设备90%依靠进口。四是工业基础不强的短板。长期以来,我国相当部分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基础零部件不能自给,大量依赖进口,致使主机面临“空壳化”困境,也严重影响产业链整体竞争力。 人民网产经:实现“优质制造”的关键是什么? 林忠钦:制造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,迈向“优质制造”需要全社会的力量,重点解决好两个关键点:第一是“优质制造”治理体制机制。要通过构建多元共治、协同有效的“优质制造”治理机制,完善“优质制造”的质量生态。进一步理顺政府、市场、企业、社会的多元关系,发挥好政府引导调控功能,加强“优质制造”顶层规划,发挥市场在“优质制造”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,多途径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,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,凝聚社会合力,提高全民质量意识、培育企业质量思维。 第二是破除“优质制造”的技术瓶颈。要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和热点消费品为重点,加快质量技术基础建设,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,解决影响产品质量可靠性、稳定性、安全性、适用性等共性技术问题,以质量技术手段,推进产品质量提升的协同发展,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,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。 人民网产经:近年来,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。“优质制造”得以发展的大环境都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? 林忠钦: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逐年提升位次,反映了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、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,中国为改善投资环境所做的努力和成绩,也坚定和增强了全球企业对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。 “优质制造”的发展,离不开宏观的大环境支持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 一是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,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。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,改革质量监督抽查制度,为“优质制造工程”提供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。 二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相关法律法规,出台新形势下各种新兴业态的质量监督法规,填补现行质量法律体系的空白和不足。要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,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。 三是有利于“优质制造”的制度环境。要从制度上调动企业积极性,鼓励企业愿意为生产更好的产品做更多的投入。如建立优质优价的机制,在政府采购、招投标活动中,纳入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质量安全要求,鼓励采购优质产品。推进质量诚信联合惩戒,对列入质量诚信黑名单的企业和社会组织,不得列入政府采购目录。要切实为企业减负。通过深化税制改革,降低企业经营成本。通过放管服改革,降低企业交易成本。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全过程改善,降低企业生产成本。 有了好的环境,企业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大、做强、做精产品和服务上,形成更有效的质量供给,创造更多的质量红利和质量溢价,进而营造良好健康的市场竞争业态。 人民网产经:“优质制造”不能一蹴而就,中国企业要迈向“优质制造”应该分几步走? 林忠钦:迈向“优质制造”,要遵循“问题诊断—夯实基础—管理控制—再评价”的过程,如此往复,实现“优质制造”水平的螺旋上升。总的来讲,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 迈向“优质制造”,首先要知道企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,要结合不同行业的企业发展特征,从质量水平、效益等结果指标和要素资源、过程控制等过程指标开展评价,找到症结,制定质量提升改进路径。 其次是夯实质量基础的问题,一是以标准、计量和检验检测等为核心的质量技术基础,要完善企业自身的试验体系,同时要利用好政府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,提高产品可靠性、一致性和稳定性。二是建立数据规范、采集和治理体系。要建立全过程数据标准,完善质量数据收集与治理体系,挖掘产品制造全过程蕴含的数据价值,为质量管控奠定数据基础。 最后是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,由顾客需求牵引,关注从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售后服务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。要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,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,强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质量管控中的应用,推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与设计、工艺优化等协同发展,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。 受访者简介:林忠钦,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主要从事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研究,在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、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、薄板产品数字化封样技术、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,为我国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获评长江学者成就奖、何梁何利创新奖、蒋氏科技成就奖、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、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一等奖等。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、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、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主任、科技部“973计划”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咨询组组长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“制造业质量品牌组”组长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《人民日报》广告部是全面承揽、制作和发布人民日报商业广告、法院公告、遗失声明、企业公告、通知和公益广告的人民日报社直属部门。
《人民日报》联系电话 人民日报网址:http://www.parmw-qgfx.com/
|
版权所有 © 人民日报广告部 人民日报社 [www.parmw-qgfx.com] | 电话:13811212117 手机:13911345023 邮箱:2524026677@qq.com 《人民日报》联系电话 电 话:13911345023 手 机:13811212117 (同微信) 传 真:010-56013613 邮 箱:2524026677@qq.com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|